慢性阑尾炎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灸法大全艾炷间接灸隔粉灸 [复制链接]

1#
北京治疗白癜风能治好么 https://m-mip.39.net/nk/mip_4785554.html

隔粉灸

概念

隔粉灸是我国江苏省一老中医家传灸法。长期的临床实践表明隔粉灸法对不少病证有较好的疗效。

灸前准备

陈艾绒,丁香,肉桂,滑石粉,镊子,火柴,线香,铜、铝或其他金属片,灰盒,甲紫等。

施灸法

(1)选穴原则∶

隔粉灸施灸穴位以躯干、四肢部为重点。躯干部常选用角、募、门、海、八会、交会等特定穴为主;四肢部常选用五输、络、郄、原、八脉交会等特定穴为主。处方选穴,宜少求精,讲究远近结合,上下相配,腹背交替,阴阳互换。每证选穴多则5~7穴,少则2~3穴。每穴连续施灸不宜过多。一般病证每隔1~2日施灸1次。

(2)具体操作∶包括两种方法。

①一般灸法∶取适量精制陈艾绒,丁桂散(丁香、肉桂各等分研末)、滑石粉备用。将艾绒制成大如枣核,小如绿豆、麦粒之艾炷,施灸时先在穴位或病痛处皮肤上敷以滑石粉,约0.5cm厚,大小如铜钱,用手指轻轻按实,并使中心呈凹形,凹陷处撒上丁桂散少许,上置艾炷,用线香点燃,让其自然燃尽,换炷再灸。每穴可灸3~5壮,一般病证以灸处呈现红晕、温热为度。②灸盏灸法∶灸盏制作∶取铜、铝或其他金属片,制成圆周较针箍稍大,直径2cm、高1.2cm,底部留有直径1.2cm的孔,底上有一稍大于底孔之舌,舌柄从一边伸展向外朝上高1.5cm。灸法∶灸盏内装滑石粉,置于选定的穴位,将底部舌柄拉出,露出底孔,胶布固定舌柄,用药匙按实底孔部的滑石粉,使之中间稍凹,撒丁桂散于其上,上置艾炷点燃施灸,灸法同上。如灸疗过程中,患者感到灼热难以忍受,可提起灸盏,稍候再灸。隔粉灸一般每日或隔日1次,7~10次为1疗程。

适应证

隔粉灸法在临床常用于治疗哮喘、痰饮、胃脘痛、胃下垂、痢疾、泄泻、痛经、月经不调,慢性阑尾炎、疝气、腹部手术后腹胀腹痛、风湿痹痛、腰肌劳损、肢体麻木、局限性皮肤病等。

注意事项

(1)隔粉灸后如果局部起水泡,可用消*敷料包扎保护,一般于3~5日后自行吸收,结痂脱落自愈。(2)可根据病情,以其他中药末代替丁桂散施灸。(3)灸后宜暂避风吹,或以干毛巾覆之轻揉,使其汗孔闭合,以利恢复。

按语

滑石别名液石、共石、脱石、番石、夕冷、脆石、留石、画石、活石,味甘淡,性寒,归胃、膀胱经,具有利水通淋、清热解暑,收湿敛疮之功效,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滑石主要是水合硅酸镁。隔粉灸,古籍未见记裁,为我国江苏省一老中医家传灸法。本法以在施灸穴位先铺撒一层滑石粉,再行灸疗为特点。在灸疗时往往在滑石粉上再加一层中药末,以起到艾火之熏灼温热,药物之辛数走窜,滑石粉之润肌护肤三者相结合的治疗效果,本法虽无较大样本的对照观察,但长期的临床实践表明对哮喘、痰饮、胃脘痛、胃下垂、痢疾、泄泻、痛经、月经不调,慢性阑尾炎、疝气、腹部手术后腹胀腹痛、风湿痹痛、腰肌劳损、胶体麻木、局限性皮肤病等病证有较好的疗效。

○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,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○

○内容来源于网络,版权属于原作者○

○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○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